科技項目申報
-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馬鞍山行業資訊
馬鞍山市快遞業獎勵政策!2024年獎勵快遞產業園區、快遞進村、綠色快遞!
馬鞍山市快遞業獎勵政策!獎勵快遞產業園區、快遞進村、綠色快遞、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和智能化、快遞人才培養、快遞車輛通行、寄遞渠道安全建設等等,詳細的獎勵歡迎咨詢小編:
馬鞍山市快遞業獎勵政策!獎勵快遞產業園區、快遞進村、綠色快遞、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和智能化、快遞人才培養、快遞車輛通行、寄遞渠道安全建設等等,詳細的獎勵歡迎咨詢小編:
12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一、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產業做大做強
充分利用馬鞍山成本、區位、人力資源和信息化建設優勢,支持引進快遞總部企業。快遞企業在我市設立總部、區域性總部、分撥中心、運營中心或者呼叫中心,經認定為總部企業的,由載體單位參照《關于調整完善支持總部經濟發展財政獎勵政策》執行。鼓勵快遞企業提高綜合實力,積極申創A級物流企業,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認定,新晉升為國家3A、4A、5A級物流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鼓勵快遞企業申報成為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經統計部門確認,對首次達規模以上企業,給予3萬元獎勵,資金專項用于獎勵企業經營管理團隊,獎勵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承擔。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產業合作。支持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整合資源,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發展面向同一制造業領域的供應鏈服務。鼓勵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加強資源共享,盤活閑置的土地廠房、倉儲物流設施和運輸能力。支持快遞企業通過提供入廠物流、線邊物流、逆向物流和倉配一體化、訂單配送等快遞物流服務,實現制造業提質增效和快遞業轉型升級。鼓勵快遞企業運用新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
二、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產業園區建設
將快遞產業園區、快件分撥中心等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我市國土空間規劃,快遞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點規劃建設市級快遞產業園區,鼓勵縣區規劃建設配套園區。將快遞產業園項目納入市、縣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作為現代物流重大工程進行調度。將快遞物流標準化建設項目納入我市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政策支持范圍。對快遞業建設項目符合法定劃撥范圍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在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為生產配套的快遞倉儲物流用地,享受工業用地政策;落實快遞企業水、電、氣與工業企業同價政策。支持快遞產業園區申報交通運輸部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投資補助。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鼓勵利用工業和倉儲用房興辦生產性快遞企業,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應。對新建或改建1萬平方米以上且為3家以上(含)我市電子商務企業進行電子商務配送的標準化倉儲設施、快件分撥中心,按項目投資額(不含土地費用)的5%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承擔,獎補總額不得超過其上一年度實際繳納的各項稅費地方所得部分。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不含土地費用)以上的重點第三方物流項目,市財政分年度按照投資總額的1%給予獎勵,項目累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滿足以上二條件的物流快遞企業只能選擇其中1條,不重復享受。
三、馬鞍山市支持“快遞進村”工程
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打破農村最初一公里收寄和最后一公里投遞障礙,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使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切實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實現全市421個行政村(包括農村社區)“村村通快遞”。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整合本地資源駐村設點,采取“快快合作”、“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商快合作”等方式和途徑在行政村建設快遞綜合服務站點,對經郵政管理部門備案、服務三個快遞品牌以上、符合快遞服務場所標準化要求的正常運營站點,按照每個站點每年5000元獎補標準,連續兩年對運營管理企業給予支持,獎補資金用于企業對村級站點的日常維護和進村運輸成本補貼。
四、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綠色發展
快遞行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到2020年底,實現符合標準的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90%以上;單件快遞封裝膠帶平均使用量減少20%,“瘦身”膠帶使用比例在70%以上;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全覆蓋;80%以上電商快件不再進行二次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90%以上的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逐步提高。
五、馬鞍山市支持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和智能化
將快遞末端服務網點、智能信包箱等快遞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鼓勵快遞企業合作開展快件共同配送,建設統一門店形象和服務標準的快遞公共服務站。支持在人員密集區域的單位、院校、商業街區和公共場所設置智能化郵件快件投遞設施。鼓勵住宅小區升級傳統信報箱,配建智能信包箱等郵件快件智能投遞設施,以適應群眾郵政服務和快遞服務兩方面需求。老舊小區改造時,試點建設推廣智能信包箱,資金由老舊小區改造整治專項資金中統籌列支。加強市場自主投放的各類智能快遞服務終端的規范管理。
六、馬鞍山市支持快遞人才培養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校為支撐的快遞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省快遞行業人才培養基地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開設快遞相關專業,培養快遞專業人才。鼓勵和支持快遞人才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快遞企業組織從業人員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等級認定和快遞工程類職稱評審。落實快遞業務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扶持政策,補貼資金從市、縣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
七、馬鞍山市支持快遞車輛通行
倡導快遞車輛文明通行,規范快遞車輛管理,妥善解決城市快遞車輛市區通行、停靠和裝卸作業問題。在不妨礙車輛行人通行前提下,允許專用快遞車輛臨時停車,但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開車輛,裝卸貨物后,立即駛離。加強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措施,解決“最后一公里”通行難問題。機關、企事業單位、院校、住宅小區管理單位等應當為快遞企業收投快件提供通行、臨時停車便利。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保險機構為快遞電動三輪車提供商業保險。
八、馬鞍山市支持寄遞渠道安全建設
建立完善市以下快遞市場監管體系,鼓勵各縣區成立縣區級郵政業安全(發展)機構,充實監管力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保障寄遞渠道“三項安全制度”有效落實,持續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快遞服務質量水平。支持市寄遞渠道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并納入馬鞍山市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按照“數字馬鞍山”建設要求,平臺數據資源歸集馬鞍山大數據中心,視頻等數據對接“雪亮工程”項目,實現數據共建共享共用。已建成的平臺運行維護費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逐年解決,自2020年起分級納入各級政府預算。
12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一、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產業做大做強
充分利用馬鞍山成本、區位、人力資源和信息化建設優勢,支持引進快遞總部企業。快遞企業在我市設立總部、區域性總部、分撥中心、運營中心或者呼叫中心,經認定為總部企業的,由載體單位參照《關于調整完善支持總部經濟發展財政獎勵政策》執行。鼓勵快遞企業提高綜合實力,積極申創A級物流企業,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認定,新晉升為國家3A、4A、5A級物流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鼓勵快遞企業申報成為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經統計部門確認,對首次達規模以上企業,給予3萬元獎勵,資金專項用于獎勵企業經營管理團隊,獎勵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承擔。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產業合作。支持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整合資源,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發展面向同一制造業領域的供應鏈服務。鼓勵制造企業與快遞企業加強資源共享,盤活閑置的土地廠房、倉儲物流設施和運輸能力。支持快遞企業通過提供入廠物流、線邊物流、逆向物流和倉配一體化、訂單配送等快遞物流服務,實現制造業提質增效和快遞業轉型升級。鼓勵快遞企業運用新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
二、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產業園區建設
將快遞產業園區、快件分撥中心等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我市國土空間規劃,快遞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點規劃建設市級快遞產業園區,鼓勵縣區規劃建設配套園區。將快遞產業園項目納入市、縣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作為現代物流重大工程進行調度。將快遞物流標準化建設項目納入我市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政策支持范圍。對快遞業建設項目符合法定劃撥范圍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在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為生產配套的快遞倉儲物流用地,享受工業用地政策;落實快遞企業水、電、氣與工業企業同價政策。支持快遞產業園區申報交通運輸部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投資補助。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鼓勵利用工業和倉儲用房興辦生產性快遞企業,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供應。對新建或改建1萬平方米以上且為3家以上(含)我市電子商務企業進行電子商務配送的標準化倉儲設施、快件分撥中心,按項目投資額(不含土地費用)的5%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資金按現行財政體制承擔,獎補總額不得超過其上一年度實際繳納的各項稅費地方所得部分。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不含土地費用)以上的重點第三方物流項目,市財政分年度按照投資總額的1%給予獎勵,項目累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滿足以上二條件的物流快遞企業只能選擇其中1條,不重復享受。
三、馬鞍山市支持“快遞進村”工程
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打破農村最初一公里收寄和最后一公里投遞障礙,推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使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切實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實現全市421個行政村(包括農村社區)“村村通快遞”。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整合本地資源駐村設點,采取“快快合作”、“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商快合作”等方式和途徑在行政村建設快遞綜合服務站點,對經郵政管理部門備案、服務三個快遞品牌以上、符合快遞服務場所標準化要求的正常運營站點,按照每個站點每年5000元獎補標準,連續兩年對運營管理企業給予支持,獎補資金用于企業對村級站點的日常維護和進村運輸成本補貼。
四、馬鞍山市支持快遞綠色發展
快遞行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到2020年底,實現符合標準的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90%以上;單件快遞封裝膠帶平均使用量減少20%,“瘦身”膠帶使用比例在70%以上;電子運單使用基本全覆蓋;80%以上電商快件不再進行二次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90%以上的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逐步提高。
五、馬鞍山市支持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和智能化
將快遞末端服務網點、智能信包箱等快遞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鼓勵快遞企業合作開展快件共同配送,建設統一門店形象和服務標準的快遞公共服務站。支持在人員密集區域的單位、院校、商業街區和公共場所設置智能化郵件快件投遞設施。鼓勵住宅小區升級傳統信報箱,配建智能信包箱等郵件快件智能投遞設施,以適應群眾郵政服務和快遞服務兩方面需求。老舊小區改造時,試點建設推廣智能信包箱,資金由老舊小區改造整治專項資金中統籌列支。加強市場自主投放的各類智能快遞服務終端的規范管理。
六、馬鞍山市支持快遞人才培養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校為支撐的快遞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省快遞行業人才培養基地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開設快遞相關專業,培養快遞專業人才。鼓勵和支持快遞人才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快遞企業組織從業人員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等級認定和快遞工程類職稱評審。落實快遞業務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扶持政策,補貼資金從市、縣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
七、馬鞍山市支持快遞車輛通行
倡導快遞車輛文明通行,規范快遞車輛管理,妥善解決城市快遞車輛市區通行、停靠和裝卸作業問題。在不妨礙車輛行人通行前提下,允許專用快遞車輛臨時停車,但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開車輛,裝卸貨物后,立即駛離。加強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措施,解決“最后一公里”通行難問題。機關、企事業單位、院校、住宅小區管理單位等應當為快遞企業收投快件提供通行、臨時停車便利。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保險機構為快遞電動三輪車提供商業保險。
八、馬鞍山市支持寄遞渠道安全建設
建立完善市以下快遞市場監管體系,鼓勵各縣區成立縣區級郵政業安全(發展)機構,充實監管力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保障寄遞渠道“三項安全制度”有效落實,持續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快遞服務質量水平。支持市寄遞渠道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并納入馬鞍山市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按照“數字馬鞍山”建設要求,平臺數據資源歸集馬鞍山大數據中心,視頻等數據對接“雪亮工程”項目,實現數據共建共享共用。已建成的平臺運行維護費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逐年解決,自2020年起分級納入各級政府預算。